冷水灘融媒4月26日訊(記者 唐夢 通訊員 唐運良 羅馨)3月10日至4月25日,省農業(yè)農村廳糧食生產調研指導組到冷水灘區(qū)開展為期一個半月的早稻集中育秧及糧食生產調研指導工作,有力促進了冷水灘區(qū)早稻生產任務的完成。
在冷水灘聚豐農業(yè),指導組認真察看了育秧大棚、玻璃溫室、自動循環(huán)育秧苗機床等育秧場地。聚豐農業(yè)是省級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龍頭企業(yè),公司建有2400 m3的智能疊盤催芽齊苗密室、53500m2的育秧大棚、5000m2玻璃溫室和2000m2智能溫室循環(huán)式自動化苗床系統,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育秧出苗時間長、出苗不整齊、秧苗質量差等問題,還縮短了育秧時間,降低了育秧成本。作為全區(qū)最大的育秧工廠,今年可為廣大農戶提供早稻機插(拋)秧面積4萬畝以上。
在牛角壩鎮(zhèn)小珍合作社,指導組深入農機車間、集中育秧大棚,了解合作社早稻育秧和機耕、機插等社會化服務情況。目前該合作社配備了高速插秧機6臺、步進式插秧機8臺、旋耕機6臺、育秧催芽密室1個。合作社早稻種植面積8000畝,同時為牛角壩鎮(zhèn)、普利橋鎮(zhèn)、高溪市鎮(zhèn)周邊農戶的7000余畝早稻提供集中育秧和機耕機插等社會化服務,直接帶動300多戶農戶種植水稻。
在嵐角山街道、上嶺橋鎮(zhèn)、蔡市鎮(zhèn)指導組抽查了6個村(社區(qū)),實地了解部分村(社區(qū))2021年拋荒耕地治理銷號情況。在嵐角山街道飛躍村上大塘組,3丘拋荒治理田均已經翻耕并播種旱糧;在上嶺橋鎮(zhèn)雙坪村卉塘組3塊拋荒治理耕地,一臺大型旋耕機正來回穿梭在田間備耕土地,用于種植高粱、玉米等旱糧作物。在蔡市鎮(zhèn)岐山頭村一組的3丘小拋荒治理田,經小丘改大丘后,統一流轉給種糧大戶種植水稻,為糧食生產機械化奠定了基礎。調研期間,指導組對冷水灘區(qū)集中育秧工廠化、拋荒治理常態(tài)化、春耕生產機械化的工作措施,給予了高度肯定。
為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,冷水灘區(qū)堅持做到早謀劃、早部署、早落實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抓糧食生產,推廣早稻集中育秧,落實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積17.3萬畝,落實早稻種植面積23.6萬畝,實現雙季優(yōu)質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在80%以上,種糧農民補貼及時發(fā)放,補助標準大為提高,種糧積極性顯著增強,為全區(qū)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。
來源:?冷水灘區(qū)融媒體中心
作者:唐夢 唐運良 羅馨
編輯:屈文利
二審:陳潔
三審:黃麗音
本文為冷水灘新聞網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nburner.net/content/2022/04/26/11165744.html